今天陰天,吹進屋裡的風涼涼的略有秋意。
早餐吃得晚,中午簡單煮些餛飩湯墊墊肚子罷。
話說餛飩到了廣東改名叫雲吞,來到四川叫抄手,游過黑水溝登陸台灣就成了扁食,說穿了都是薄麵皮包肉餡,水煮而成。餛飩(雲吞)個頭大,形狀像個枕頭,抄手和扁食則走嬌小路線,前者外型像古人將兩手交疊,放於長袖中取暖,後者像條靈活的小魚兒;或許著重蘸料,或許講究湯頭,總之各有食趣,各有擁護者。
每個傳統菜場似乎至少都會有一個販售現包餛飩的小攤子,而且老闆包餛飩的動作總是無比流暢--扁扁長長的竹片子挑起一丁點餡子,往餛飩皮一抹,攤放餛飩皮的手指霎時像捕蠅草似的,在竹片落下的瞬間,一收一捏,輕輕抓住竹片,旋即收離,餛飩轉身變成小魚兒,飛落在「麵粉海」裡,和其他小魚兒作伴,直到客人上門,把它們帶回家。
包餛飩的步驟看似簡單,節奏卻十分緊湊,令人百看不厭,但偷瞄一眼那盆子裡的肉餡,哎,顏色偏白,只怕擱了許多肥油,雖說不油則不香不潤,但偶爾買買還行,若做為日常飲食,恐怕還得自己動手才安心。
大家試過自己包餛飩嗎?
雖然總說自家包餃子肯定肉多不手軟,不過包餛飩時,肉餡可得比餃子餡打入更多的水,這樣一來餛飩才咕溜滑口。打水時勿心急,分次下水,攪拌到肉餡吸收了,再加水。
對了,餛飩皮較水餃皮薄,冷凍太久容易碎裂 每次包的數量不能貪多,以短時間能吃完的份量最好。
我喜歡餛飩湯也喜歡乾版的紅油抄手,那你/妳呢?
包餛飩的詳細步驟與乾拌抄手的紅油醬:
https://victoriatpe.pixnet.net/blog/post/436213075